日前,東案中心收費所聯合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入口混合車道車型識別設備的安裝與測試工作。針對ETC/MTC混合車道主要依靠人工判型,收費人員需要抬頭或探出收費亭外,人工判定車型后進行信息錄入、入口校驗復核存在工作效率低、夜間時判定車型時存在誤判現象等一系列弊端。鑒于車型判斷的準確性考慮,衢州管理中心在東案收費中心所試推行三鏡頭一體化車型識別設備的具體落地方案。據悉,此次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是基于機器視覺、多維特征提取技術,融合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技術,可以做到全天候、自動化、高精度識別車/軸型、輪軸數等信息。車輛在進入車道后通過智能視頻識別、連續(xù)掃描等技術,完整輸出車輛正面照、車輛尾部照、車輛側面全景照和不少于5秒的高清視頻,記錄車輛不同角度全景圖片和駛入計重設備完整過程,為入口車型錄入、出口車型復核提供依據,同時其具備的圖片抓拍、視頻取證、車/軸型識別等功能,也為收費所站前治超業(yè)務提供了清晰完整圖像數據,降低了收費人員工作強度,減少誤判的同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車輛通行效率。經過為期一周的數據觀測,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數據穩(wěn)定可靠,車牌捕獲率大于99.5%,車型識別準確率大于98%,輪軸識別準確率大于98%。與此同時,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安裝無需立桿、無需使用高車、無需封道,調試簡單、便捷,施工成本低,維護上也簡單、方便,不影響通行。
下一步,東案收費中心所將攜手相關廠家繼續(xù)對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技術進行實地優(yōu)化,為下階段更好地對接自助發(fā)卡機的重新使用夯實基礎。(衢州管理中心 邱麗平)

信路威研制的車輛三維特征視頻識別產品,適用于高速收費站治超車道、ETC/MTC逃費治理、自動發(fā)卡系統(tǒng)、套牌車查處等。
圖像取證:對超載車輛完成符合證據鏈要求的圖片、錄像。車型/軸型識別:自動識別車型和軸型(軸數、輪數),結合稱重數據確定車輛是否超載。治超是行政執(zhí)法行為,完整、有效的執(zhí)法證據是執(zhí)法的關鍵,視頻圖像是治超的核心證據。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輸出的圖像數據包含車輛前部、側面、尾部圖片以及視頻記錄(不小于5s),可清晰辨識車牌號碼、車輛軸數/軸型、車輛特征、載貨情況等;結合稱重設備的數據,可判定車輛是否超限載。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實時視頻檢測,可精確區(qū)分客、貨車;車型、軸數、軸型識別滿足《GB1589-2016 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載及質量限值》要求,車輛軸數及軸型成為車輛超限載認定的核心依據;同時輸出車型、車輛軸數、軸距、輪數、車輛長、寬、高等數據信息發(fā)送至治超系統(tǒng)。
治超系統(tǒng)應用界面
ETC車輛駛入收費站入口車道時,必須確保將本站入口信息(入口收費網絡號、入口收費站號、入口車道號、入口時間、車型、軸數等)正確寫入到OBU和ETC卡中。
ETC車輛駛入收費站出口車道時,車道系統(tǒng)將讀取OBU中的車牌、車型、軸數、入口信息、計費額等,完成ETC扣費操作。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部署在收費車道島頭位置,在車輛駛入車道后,將車牌、車型、軸數等信息送至車道控制器,車道收費系統(tǒng)可以將OBU內相關信息與車型識別設備采集的信息進行對比,相符可完成入/出口收費操作,不相符可轉入特情處理流程。車型識別設備在ETC車道的應用,可有效解決實際車型與OBU車型不符的問題,確保收費準確,杜絕大車小標、移動OBU等現象。
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在ETC車道
MTC入口車道應確保將車牌號牌、車軸數尤其是牽引拖掛車軸數、車型等信息準確寫入CPC卡。當入口稱重檢測系統(tǒng)識別的車型、軸數異常時,應支持收費員人工校正。在MTC車道,收費員對車型的準確判別,是確保收費準確的關鍵。入口車道收費員需人工判別車型,再與治超系統(tǒng)輸出的車型、軸數進行比對,不符時進行校正。在出口車道,收費員進行人工判別車型,與CPC內的入口信息比對,確保準確收費。在車流量大、夜間時,收費員對車型的準確判別非常困難,有時需要探身出收費亭進行查看,風險較大。在MTC車道設置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對車輛進行車牌、車型、軸數的自動識別,將相關信息送至車道控制器,同時將車輛側面全圖在收費界面上顯示,使收費員可以快速進行確認和操作,提高通行效率、降低工作強度和風險。
在采用自動發(fā)卡機的收費車道,由于無人值守,對駛入車型、軸數的準確識別成為確保入口信息正確的關鍵。
在自動發(fā)卡機車道,信路威車型識別設備準確識別車牌、車型、軸數等信息,將車輛信息送至自動發(fā)卡機,自動發(fā)卡機將車輛信息寫入CPC中,完成入口收費操作。